地方

認識外來蛙 野外工作坊一起來移除

【記者廖銘瑞/屏東報導】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8月22日辦理「外來種斑腿樹蛙移除工作坊」,邀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蔡添順教授擔任課程講師,帶領同仁、民眾、社區夥伴共同認識南部兩生(爬行)動物相,透過野外實作學習臺灣原生種布氏樹蛙與外來種斑腿樹蛙在形態特徵上的差異、講解正確外來種移除的方式,讓參與者親自體驗外來種物種的辨識及安全移除技術。

外來種斑腿樹蛙原棲息地位於印度、中南半島、華南等,模式標本採集於香港,最初可能因園藝水草而夾帶引入臺灣, 2010年證實斑腿樹蛙已在臺灣擴散開來。迅速擴散的斑腿樹蛙與臺灣本土原生物種布氏樹蛙有著相似的外表、相近的親緣關係、利用著類似的棲地環境,具有入侵物種的強勢競爭力及適應能力,根據學者的研究調查,圈養狀況下之斑腿樹蛙生活史研究相對於臺灣樹蛙科的產卵行為,斑腿樹蛙平均產卵期間最短、產卵次數及產卵粒數卻最高,此外,斑腿樹蛙的蝌蚪還會捕食臺灣原生蛙類的蝌蚪,導致共域的原生種蛙類繁殖失敗;對於相似物種布氏樹蛙更早孵化,佔了棲地利用的優勢並競爭食物資源,是以外來種斑腿樹蛙嚴重影響臺灣蛙類的生物多樣性。

活動計有35人參加,室內課程結束後,帶領大家前往滿州鄉佳樂水,共移除7隻(6隻雄蛙一隻雌蛙)。這裡是外來種班腿樹蛙出沒的新記錄地點,蔡添順老師也說明,有機會儘早移除防治、便能多一份防治。因為過去曾經有因為對於蛙類的不瞭解而誤殺本土原生種案例,因此會在外來種移除前,邀請專家指導與解說同時進行移除的工作,並不鼓勵民眾自行移除。民眾若發現疑似斑腿樹蛙的蛙類時,請大家在iNaturalist自然觀察公民科學網路平臺上傳觀察紀錄。另可撥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通報專線0800-057-930;也可在臉書社團「外來種斑腿樹蛙監測社團」上傳斑腿樹蛙出現縣市區域或GPS位點等資料。

屏東分署表示,在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提出的《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行動框架》 ,其行動目標明確指出外來入侵種管理,需確認外來種引入途徑,並以消除、降低、減輕外來入侵種對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服務的影響,除了需要具備充足的執行手段來恢復生態系的完整性、連通性和韌性,透過在地參與的方式維護並恢復正在衰退的生態系,亦是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棲地管理策略之一。希望藉由此次活動、工作坊實作,進一步鼓勵社區參與生態保護的行動。
圖:林業署屏東分署辦理「外來種斑腿樹蛙移除工作坊」,邀請屏科大生物科技系蔡添順教授擔任講師。(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

相關文章

1 of 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