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台新傳媒(台灣新新聞報)

鹽水區公所與農會邀成大教授研商農業結合碳匯 以生技為農業開創新路

鹽水區公所與農會邀成大教授研商農業結合碳匯   以生技為農業開創新路

陳文琪邀顏振標及蘇彥勳教授研究團隊與鹽水區農會總幹事邱子軒研商植物碳匯事宜。(黃潔攝)

【記者黃潔台南報導】臺南鹽水以蜂炮、燈會及意麵聞名,但大部分的居民經濟收入還是以農業、畜牧業為主要來源,為替農民增加收入,鹽水區公所區長陳文琪透過前臺南市政府參事顏振標牽線,邀請成功大學材料科學系蘇彥勳教授研發團隊至鹽水區農會拜訪總幹事邱子軒,研商硬質或青割玉米碳匯認證換碳權事宜,期透過生物科技導入增加農民收益。因事關農民權益,柳營區長顏文穗也特地到場瞭解。

 

陳文琪表示,鹽水地區農民以種植硬質、青割玉米佔大宗,但因氣候變遷及少子化影響,農業耕作多數由代耕業者或以小地主大佃農方式經營,部分農地則作為太陽能光電設施,需導入生物科技,才能創造農業生產新價值;全世界以淨零排放為目標「碳權」因應而生,台灣也成立「碳權交易所」,如鹽水的農業生產能成功計算固碳能量,未來可和企業做「碳抵換」,增加農民收益又對環境有益,創造多贏成就。

 

蘇彥勳教授表示,研發團隊致力於發光植物研究,發現除具「夜間發光出錦」特色,植物生長行光合作用過程中會捕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而達到固碳目的,經量測發光植物在夜間可以提升植物40.6%碳捕抓固碳效能碳匯能增加,經過認證後成為碳權能上交易平台,符合歐盟標準非基因改造操作特性,希望能在臺灣推廣,如能夠實際實行,種植植物產生的碳匯經過認證,可為農民多增加收益。

 

顏振標說,蘇彥勳教授除學術研究外也熱衷公益事業,懷抱讓地球環境永續目標,發現植物可累積碳匯後,即開始研究相關過程,期能和農民一起對抗氣候變遷,實踐並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里山倡議行動為架構達到「社會-生態-生產地景」的適性經營,讓人文社會與自然環境共生。

 

邱子軒指出,鹽水農民多種植青割玉米作為乳牛飼料,如果能以新農業生物科技擴展農業碳匯創生,可在碳權上取得平衡甚至可以出售碳權,創造農業生產新價值,增加農村收益;對農民來說,最關心的是碳匯碳權實施方法能增加收入,也希望試驗能成功,讓年輕人願意回鄉務農、老年人持續投入在地生產,也能達到友善環境的生態平衡,農民都很期待。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