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潔台南報導】
為展現歷年有機及友善推動成果,農糧署南區分署24日舉辦「有機食尚 農情共享-有機農業輔導成果發表」,除發表「大寶的有機城堡」繪本,並以實體展示方式呈現輔導成果,從產地端的行銷包裝設計、友善耕作推廣紀錄片到消費者端的專書、親子繪本與親子動手做食譜發表,以精品展方式,與大家分享南區有機及友善農業推廣實績。
農糧署南區分署新發表的有機推薦專書「大寶的有機城堡」童書,以擬人化方式讓水雉鳥具有人性,透過可愛生動插畫搭配簡易文字敘述,將生態環保意識、在地有機農業概念潛移默化於小讀者心中,引發孩子對有機農業的認識;現場也展示甲仙農會的有機梅醬及有機梅醋,恆春鎮有機白米、有機料理米酒及有機胡麻油禮盒,滿州鄉農會黑豆醬油系列禮盒,瑪納有機文化促進會苦茶油禮盒、愛玉禮盒、咖啡禮盒及茶禮盒,都是農糧署南區分署輔導成果。
農糧署南區分署長陳立儀表示,為鼓勵慣行農友踴躍加入有機友善耕作行列,分署積極輔導農會及友善耕作團體,以在地深耕陪伴方式引領農友轉型有機及友善耕作,今年度分署輔導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已成功達到8000公頃,佔全台推動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以標準足球場換算,每月增加面積達140座足球場,較去年面積增加1200公頃,成績顯著,分署預定25日下午於南市南門公園辦理「來去野餐尋有機活動」,邀請民眾與有機農業互動,透過趣味競賽、親子野餐、食農教育手作,共享「知有機、食有機」推動成果。
副分署長黃怡仁指出,過去農友慣行噴灑農藥防治病蟲害或撒用石灰快速淨化水質方式,導致只在菱角葉上築巢、俗稱「菱角鳥」的水雉數量驟減,農糧署與慈心基金會、林業署、農民與相關單位共同努力推行友善耕作方式栽培的菱角,提供水稚寶寶安全環境順利復育,讓以往的自然生態再次於官田出現,成為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最佳案例。
黃怡仁說,面對新挑戰,臺灣農業需勇於創新與改變,改變傳統既有思維朝向品牌化前進,才能從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出成功方程式,分署輔導農會及農民團體,將農民辛苦栽種的產物加工包裝成討喜的伴手禮,透過產品形象優化佔領市場。
黃怡仁強調,有機農業是基於生態平衡及資源循環原理,不使用化肥、農藥及基改,兼具「減碳」與「增匯」效益,今年農友、農民團體共同努力下輔導成果豐碩,也鼓勵各界配合農糧署推動各項農業措施,一起打造永續利用的農業環境,也期待明年有更亮眼表現,為臺灣土地帶來更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