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

台南成大與校友攜手合作-走入偏鄉首創假日藝術學校

【記者陳錦奇台南報導】

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暨戲劇碩士學位學程馬薇茜副教授辦理表演藝術跨域與科藝人文暨永續發展之社會實踐教學研究與財團法人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產學合作,前往台南鹽水偏鄉坔頭港國小辦理假日藝術學校,今(113)年自1月至6月共開辦理4場藝能課程,落實大學社會責任,課程有歌仔戲、扯鈴、肢體律動等藝術課程,帶領該校學童體驗傳統戲曲歌仔戲及民俗雜耍扯鈴與時下耳孰能詳等律動舞蹈,讓坔頭港國小孩學童放寒暑假也能來體驗玩藝術,感受與享受傳統戲曲與民俗雜耍藝術中的律動魅力及團隊合作樂趣。

成大戲劇碩袁丞揚同學教小朋友扯鈴

成大藝研所馬薇茜副教授表示: 本校強化高教大學院校社會責任深耕,以「人才培育」與「在地連結」方式,引導大學以人為本,從在地需求出發,今年已於113年1月迄今辦理,更感謝與成大化工系校友「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建立藝文與環境的產學平台推動,此次合作從台南鹽水坔頭港國小偏鄉出發,其因坔頭港的於偏鄉地方傳統聚落,地方傳統文化上推展與傳承了20多年的宋江陣社團,居民自發性成立宋江陣,更建立學生技能保家衛民、趨吉避凶的重要意義,建立學生增進技能與藝術欣賞及創作能力,校方發揮創意,帶領學生練宋江陣不僅體能好,讀書也更有自信,並與社區居民建立共同體,而今為該校指導宋江陣許明鏡教練退休,為延續該區之藝文特色,以一種關注於該地文化營造的「假日藝術學校」的理念,將藝術注入偏鄉,帶動與延續其發展,拓展學生才藝技能為主要推動。

歌仔戲

該校關向君校長表示: 「坔頭港」因地處急水溪南端早年急水溪時有氾濫,故「坔」字乃取土上有水,即泥濘之意,四處竄流的急水溪,使村民行路不斷改道,船隻可以開到村莊附近,下雨過後,土地泥濘難行,所以就把這裡叫做「坔頭港」,在現今便利的環境中該村落目前仍無便利商店,是以維持著行動雜貨車與簡易的家居商店,期盼藉由這次結合人文關懷及傳統藝術來協助地方,共同推動與實踐對學校、社區發展出有意義與在地價值,感謝成大與「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以藝文及在地人文連結,展開實踐的藝術行動,建構在此的永續綠色家園的未來。
本次以連結區域學校,協助城鄉教育整合資源藝文為發展,透過USR計畫推動,帶領成大戲劇碩學生陳湣玲(米雪)歌仔戲演員及袁丞揚以扯鈴技能與陳翊庭同學結合台南在地新協興歌劇團、秀琴歌劇團(張欣怡)等團體與結合自身專業學以致用、發揮所長,協助城鄉藝文教育發展,課程涵蓋傳統歌仔戲、扯鈴、表演律動等,多元且豐富,提供該校學生於週末假日參與藝術課程,培養藝術創造力,強化在地連結及大學社會責任的貢獻,不僅提升大學對區域創新與藝文的運用,也藉由研究生自我藝能傳授藝術教育現場,進而帶動地方藝文成長動能及拓展其當地未來藝文願景與自我藝文教育實踐經歷。

成大陳翊庭同學帶動肢體律動

相關文章

1 of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