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彌陀國中陳玫均老師帶領學生跨越課堂界限,結合數學與客家文化,於12月21日展開「走讀竹田~客庄小旅行」。這次課程不僅結合選修本土語「海陸腔」客語課的學習,更將108課綱的素養理念落實到生活,讓學生透過漫遊竹田客庄與當地居民互動,深入體驗客家文化之美。
清晨寒風中,陳玫均老師與同行教師魏翠瑩帶領學生自岡山火車站出發,搭上區間車一路抵達屏東竹田。學生在專業導覽解說下,認識客家文化的核心象徵,如敬字亭與伯公廟,了解六堆客家人不同堂號的意涵,並深入地名筆畫最多的「糶糴村」,探索早期客庄經濟的歷史脈絡。孩子們騎著腳踏車穿梭村莊間,聆聽著導覽員的解說,不時發問並熱烈互動,學習態度積極熱情。
午餐時,孩子們品嚐客家粄條與湯圓,感受客家美食文化的淳樸與滋味。下午的植物染創作課程,學生將數學課學到的「線對稱」知識融入作品設計,透過摺疊染布創造出獨特圖案。當作品完成時,學生們紛紛驚呼成果的美麗與創意,從中體驗自信與成就感的提升。
這群學生雖非客家人,但能應用所學,自然地以客語與居民打招呼,並在店家前主動用客語道謝,展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結束活動後,返程時意外發現僅剩6分鐘即可發車,孩子們在校長鄭瓊芳的陪伴下,迅速奔跑趕上火車。這段奔跑的旅程成為旅行中的一大亮點,也讓孩子們深刻體會團隊合作與應變能力的重要。
陳玫均老師身為數學教師,更是新竹海陸客家人,對於客語文化逐漸流失感到憂心,因而開設「海陸腔」客語課,讓學生從零基礎逐步認識客語。這次的竹田小旅行,是她為學生規劃的實踐學習,希望學生能在生活中應用語言,體驗文化的真實脈動,並透過行動理解與欣賞客家人的生活態度與藝術之美。
鄭瓊芳校長對老師的用心與家長的支持表達感謝,她表示,此次活動讓學生發展多元素養,從公車路線研究、導覽聆聽、染布創作到與居民互動,每一環節都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效與美感涵養。學生們的禮貌與熱情,更獲得染布老師與店家的讚許,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
這次旅行不僅是一次跨領域學習的實踐,也是一場多元文化的探索之旅。學生們帶著滿滿的收穫與愉快的心情返回校園,留下美好的記憶與深刻的學習經驗。彌陀國中的努力,讓教育不僅停留於課堂,更在行動中體現素養成形的無限可能。